电视剧《知否知否》的热播,让久不见于现代人的宋文化,火了一把,剧中的焚香、点茶、插花、挂画等雅事,高度再现了宋代精致高雅的生活美学。
宋时,文人有四大雅趣:点茶、焚香、插花、挂画。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《梦梁录》中提及:“烧香点茶,挂画插花,四般闲事,不宜累家。”
点茶是宋代独特的饮茶方式,而点茶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相当日常。剧中的盛府几位小姐,全部都要学习点茶,从聪慧善良的盛明兰到工于心计的盛墨兰无一不精于点茶。
《知否知否》给我们展示了宋代的茶文化,高度还原了宋人的点茶法,为宋人点茶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宋代的点茶。
宋人点茶,只需五步
碾茶 — 罗茶 — 候汤 — 熁(xié)盏 — 点茶
1.碾茶 :用好的棉纸裹住茶饼敲碎,然后将碎茶块放入碾槽中快速有力地将其碾成粉末。
2.罗茶 :将碾好的茶末放入茶罗中细筛,确保点茶时使用的茶末细,多筛几次,越细越好,这样才能“入汤轻泛,粥面光凝,尽茶色”。
3.候汤:即煮点茶用水,煮水的原则是:以鱼目、蟹眼连绎迸跃的二沸水为度。也就是说,当看到水面呈现鱼眼大小、蟹眼大小的沸泡时,就可停止加热了。
4.熁盏 :调膏点茶之前,先用开水冲涤茶盏,类似于今天的“温杯”。在宋时,人们认为“熁盏令热”,可以使点茶时茶末上浮,“发立耐久”,有助于点茶的效果好,否则茶不浮。
5.点茶 :首先需要调膏,“钞茶一钱匕,先注汤,调令极匀,又添注入,环回击拂。”;每碗茶的用量“一钱匕”左右,放入茶碗后,先注入少量开水,将其调成均匀的茶膏,再一边注入开水,一边用茶筅击拂。
宋人斗茶,汤色汤花
除了点茶,《知否知否》还真实还原了宋代斗茶的过程,而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,主要有两方面:汤色与汤花。
一是汤色,即茶水的颜色。宋人品茶尚白,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,青白、灰白、黄白等则次之。
二是汤花,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。
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:第一是汤花的色泽,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,因此,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;第二是汤花泛起后,水痕出现的早晚,早者为负,晚者为胜。
如果茶末研碾细腻,点汤、击拂恰到好处,汤花匀细,有若“冷粥面”,就可以紧咬盏沿,久聚不散。这种最佳效果,名曰“咬盏”。
反之,汤花泛起,不能咬盏,会很快散开。汤花一散,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“水痕”(茶色水线)。因此,水痕出现的早晚,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。
宋人点茶,独爱建盏
宋人点茶,最爱黑釉盏。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就阐述过“茶器要与茶汤颜色相映衬”的审美观点,因为宋代人喜欢茶色是白色,所以点茶时偏爱黑釉盏,甚至认为非此不能表现点茶的技艺水平。
宋人尤其喜欢建州窑(位于福建建阳县水吉镇)烧造的绀黑色茶盏,称“建盏”。
胎厚,撇口或敞口,口以下收敛,深底,小圈足,釉色以黑色为主,也有酱紫等色。盏身内外有铁锈或棕色条纹,也有银光条纹如兔毛者为上品,号称兔毫盏。
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,还是艺术与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学源头,宋朝都当仁不让。
宋人的点茶文化,色香味俱全,带领我们重寻传统茶文化的魅力。关于宋人点茶,今天就讲到这里了,好茶仓将会持续分享更多的茶文化,敬请期待!